绿皮书观后感1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皮书观后感1总有一些感动,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生活,可能是一个简单地微笑,一次紧紧地握手,或者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电影《绿皮书》一直保存在电脑的硬盘里,夜深人静的周末,家人孩子已入睡,这时是我自由的时间,打算通过电影放松身心的疲劳,忘记工作上的烦恼。
这部电影,是近两年来,最让我感到心情愉悦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主要讲的是:美国黑人和白人的一次旅行。
在电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是著名的黑人钢琴音乐家,一个是歌舞厅里游手好闲的白人混混,在这次旅行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快乐还有成长。
音乐家教小混混写情信给爱人,教会混混人生选择,混混帮助音乐家走出孤独,并且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麻烦,相互影响互相成长。
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
对于朋友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种肤浅含混的“够意思”、“讲义气”,而是帮助对方成长——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朋友在一起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成长,这样的友谊才有意义,才能更持久。
黑色的皮肤衬托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在弹奏完毕后获得大家的认可,这“洁白”的笑容显得更具魅力。重要的还不是这个笑容,而是黑人音乐家在黑人小酒吧里弹奏时感受到的放松与快乐,远比在富丽堂皇的别墅为高贵的白人弹奏开心得多。
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没有歧视,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台下,他都能获得尊敬,所以他后来在台上与其他人合奏的时候,他开心的站起来半蹲着弹奏,脸上堆积着的笑容,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为他开心欢乐,并且跟着电影里的音乐舞动着我的双肩。
快乐其实就这么简单,一部电影,都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
黑人音乐家在去别墅弹奏之前,问过小混混:“你要进去吗?”,小混混没有选择进去,而是站在外面聆听和其它司机赌博玩色子。
音乐家给予小混混选择的机会,这个机会能够近距离的欣赏音乐,与更有学识、更有涵养的人接触,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但他没有意识到这点。
人生当中,时时刻刻都是在选择,你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为伍,选择整天打牌打游戏还是阅读运动,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时间会惩罚那些自己选择错误的人。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选择决定命运,是在书籍《财富自由之路》里,印象很深刻。
一部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到快乐与成长,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所以强烈推荐。
绿皮书观后感2前几天,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满术语条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独属于上世纪,野性的,畅快的美国,在黑人摇滚乐和爵士乐明快的节奏中逐渐的成型。
一个社会底层的白人,托尼,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为一位黑人钢琴家,唐,当巡演司机。一个连黑人喝过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会与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开着车一路南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文明到落后。歧视黑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作用,便慢慢提现出来,与其说是绿皮书,不如说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标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进食的餐馆,密密麻麻,俨然一部严肃的法律条文。无奈的是,更过分的事情不断发生,钢琴上被堆满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没的日落镇,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样”的破落杂乱的旅馆,贵为钢琴家却只不过是白人消遣的工具,从琴凳起来的那瞬间,所受的尊敬和掌声烟消云散,与他们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老黑”。
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其实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与唐在朝夕相处后,渐渐被他的才华所征服。更了解到唐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里,与其说是抛去世俗成见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赎。处于社会底层的托尼,在唐的指导下开始写充满诗意的信件,开始学会平和的对待别人,开始平等的对待以前所不屑的群体。影片中温暖的内核也逐渐揭开。
除了相互的救赎,影片更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平等与自尊的向往。当唐的车经停南部一个农场时,被雇佣的黑人劳动力起身注视这位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同胞时,他们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绪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想想,两个人,一个为黑人开车的白人,一辆车,不正给了那些深色人种以新的希望吗?
还有一幕,影片快结尾时,唐因为被邀请他举行圣诞音乐会的地方禁止与白人一同进餐,而勇敢的拒绝演出,我想,这也是追求平等的缩影吧,虽然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成见,但正是一个不断向好发展的微光…
一个温暖,诙谐的内核,救赎的不仅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丽外壳却黑暗的灵魂。
《绿皮书》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应该是黑人逃避伤害的港湾,更应变成他们争取权利的通行证。
希望你们,也看看《绿皮书》。
绿皮书观后感3唐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知书达理,为了自由行动着;而托尼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油嘴滑舌,却胆识过人。在这部电影里,早已固化了的种族人设被巧妙的对调了:精英黑人,底层白人。
这一黑一白,一路走来,一路艰辛。唐所见证的种族歧视程度远比他所想的更加过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许上白人卫生间,不允许试穿西装,不允许和白人同桌吃饭……这一切都在一点点击垮唐的内心,也在慢慢改变托尼的立场。
开头托尼是一位白人,由于工作的夜总会关门装修,为了维持生计,他亟需一份工作。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参加一位音乐博士为寻找司机所举办的面试。到达豪华公寓后,他发现这位博士是个名叫唐的黑人古典乐钢琴家,钢琴家正需要一个司机,负责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刚开始的托尼烟不离手,脏不离口,生活窘迫,却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他拒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丢到垃圾桶。然而,迫于养家糊口的无奈和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一路做事,一路磨合,他们之间日益理解,友情日渐加深,托尼也开始无法忍受那些歧视者。托尼揪着酒店经理的衣服质问为什么,唐只是想在这家餐厅吃饭而已;流氓警察辱骂着唐,托尼生气地大打出手;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着,托尼丢下手中的披萨跑到酒吧救了满脸伤痕的唐,唐声音颤抖着说:“我只是想喝点酒。唐尽管知道他在南方会受到不好的待遇,他还是毅然决然去演绎,希望他的音乐能改变人们的想法。他在参加一系列演出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勇气和坚毅的力量,他的经历也因同性恋而变得异常复杂。生活本不易,重要的是就是作真正的自己。
无论是 ……此处隐藏7608个字……阿三”“外国佬”,歧视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我们想过像唐谢利一样改变它吗?相信过人们也能够像托尼那样被改变吗?考虑过我们有能力让自己和别人更有尊严吗?
以上便是我对《绿皮书》的思考。
绿皮书观后感13影片中除了大环境之下跨越种族的非常友谊之外。更是用主人公唐和托尼彰显了很多人生哲理和职场规则:
一、要想在职场或者人生事业当中取得赏识,那就先提升自己的价值;如同影片当中正是因为托尼是个解决问题的高手,唐才会用各种心理以及行为战术来拉拢他;二、身为职场员工,要有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或手段;因为老板雇佣员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就像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贴在公室门外的警言“遇到问题,先想好三个解决方案再敲门”一样。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相应你的价值也就越大。同时,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独自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个人最值得珍贵和自傲的东西是正直、善良、正义、感恩和忠诚;就像托尼,虽然言语粗俗,行为鲁莽,放浪形骸,而且还很油腻。但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无论险境如何残酷,他都能与唐共进退。突然又让我想到早些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四、解决问题往往有很多种方法,这句话用到托尼身上,我感觉再恰当不过了。其实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感觉无法解决的时候,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维,换一种思考方式,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要有观察入微的能力和大局观意识;这一点从遭遇酒吧小混混搞事时,他用枪来威胁对方,没有交战的腥风血雨,却展现了他对形势的理性戒备和对自身力量的合理预估,所以他真的是带了把枪。从这点细节来看,唐是不及托尼的谨慎;在警察抓到唐跟另一个男的干坏事的时候,托尼则好声好气地贿赂两位警察,因为他一方面是想尽快让唐摆脱麻烦,另一方面他又尽可能地在避免事情闹大之后可能对唐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六、无论做什么都当全力以赴,不留余力。就像***总经理的口头禅“要么成,要么死”一样。这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鞭策和信念的坚定。
而这些都恰好与***的企业文化相映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移动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帮助公司的发展,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但公司又有着自己的原则,人才观德为才先,积极主动,专注极致,敢于担当便能很好的体现。另外,好的发展环境与企业文化才是一个公司能不能长远生存的决定,所以,与其说《绿皮书》是日冠奥斯卡最佳影片,不如说是一部诠释人生规则、为人处事、职场规则的立体式教科书。
绿皮书观后感14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美国的一部电影,就是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绿皮书》,剧情使我感触颇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白人托尼因为酒吧封停失业了,无奈之下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一路上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无法理解美国旧时代种族歧视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剧情让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那种歧视的无知与可怕。
托尼迫于生活,向现实低下了头,成了钢琴家唐谢利博士的司机,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开车一直南下,从城市至农村随地点的不断转移,而歧视黑人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就越来越重要。与其说它是一本黑人生存指南,不如说是社会歧视黑人的一种表现。
里面的内容让人无奈,但又充满着善意。上面标注着黑人可以去的旅馆,可以进食的餐厅,可以购物的超市。即使如此,也依然体现了社会对黑人的歧视。
这本书俨然像部严肃的法律。黑人就是不能往进高档的旅馆,只配住进脏乱差的旅店。对白人而言,黑人唐谢利只是一个可以消遣娱乐的工具。从他离开琴凳那刻开始,一切的掌声与赞美与他无关,他只不过是个“低贱的老黑”。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是个悲惨的故事?其实不尽然,其中也充满着温馨与快乐。
在南下的旅途中,托尼渐渐被唐的才华所吸引,更了解了唐的不同,喜欢思考,追求平等。
发光的灵魂不会因为皮肤的颜色而失去光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托尼对唐来说是带给他温馨,那唐带给他的则是思想的一次洗礼。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唐人街探案一》中思诺问秦风的一句话“一张纸怎么立起来?”折一折便立了起来,一面为阴,一面为阳。暗示着万物皆有两面,而人更是如此。
有的人生来位高权重,有的人生来便是白人,可外表真的这么重要吗?更重要的应是精神与内在。
再华丽的外表也有衰落的一天,再富有的财产也败落的一天,只有内在与精神可以永存。
我庆幸我生长在一个生而平等的国家,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阶级压迫,一切梦想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实现!
绿皮书观后感15在周六,妈妈带我看了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名叫《绿皮书》。看完它让我感受很深。
故事发生在一个“端着”的雇主:黑人爵士钢琴家唐·雪利和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能及时处理麻烦的员工:托尼·利普之间。他们要去美国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还有两位提琴家。他们一行四人在这个演出之旅里面发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欢就是唐·雪利和两位提琴家的演奏,他们的三重奏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音乐了,简直可以形容是我听过的最顶级的音乐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看噢!在这部电影里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事情就是当时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钢琴家唐·雪利面对事情的体面和周到,细心,隐忍,无论当时白人怎么拒绝和歧视他,他都会隐忍下来,不会用粗暴的方法对待人。后来,他们的演出顺利完成了,因为托尼·利普要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圣诞节,由于长途驾驶,他非常疲劳但他又着急。钢琴家为了这位好朋友,亲自驾车让托尼在车里好好休息。钢琴家雪利是独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欢度圣诞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托尼。唐·雪利拿着一瓶香槟来到托尼的家,这时我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流了下来,人与人之 间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欢度圣诞节!太棒了!
下面我来讲一下片中的趣事吧!托尼在陪伴钢琴家出门前,托尼的妻子交代托尼要经常给她写信,于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发前,托尼都会边吃早餐边写信,饼干碎和饮料常掉到信纸上,人物特点与性格生动地呈现了出来。直到一个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问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托尼答道。然后唐·雪利拿起他写的信看了一下,一读就说:“你写的是流水账啊!Dear写成鹿的意思啦,来!让我教你写一些有诗情画意的信吧!”当托尼妻子收到了这些信的时候,她开心得与家人分享她的快乐。最后在唐·雪利和托尼工作快结束的时候,一天托尼和往常一样写信,唐·雪利拿过托尼的信看了一下,什么都没说,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也是我的习惯,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区住的小东,他买了好多东西,看他提着重重的东西,我马上跟他说:“我帮你一起拿吧。”他开心地笑了。
这真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它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平等,这样大家都会有和谐的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