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导游词(15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州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州导游词1盘门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隅,是以瑞光塔、水陆城门(盘门)、吴门桥等千年历史古迹为背景而建设的园林式景区,既有传统古典园林的格局,又有2500年的历史风韵,特别是水陆并联的古城门更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建筑典范,因此,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盘门水路并联,是春秋时期吴国“阖闾大城”的“路八门、水八门”之一,随着历史风云的变迁,八门现仅存盘门,其余诸门早已灰飞烟灭。盘门因“刻木作蟠龙向北镇越”得名,大运河在此环抱城垣,水陆萦回交错,是苏州的水陆交通要道,今存的城门虽为元朝之物,但仍不失春秋大气,巍然雄峙。
吴门桥横跨运河、近傍盘门,因吴中门户之意而得名,几经重建,现为清朝同治年间的遗物,为桥洞高大的单拱石桥,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瑞光塔临流倒影,多有兴废,今塔为北宋遗存,是座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阁的楼式塔,古朴隽秀,因发现国家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及《妙法莲华经》、铜质金涂塔、铜佛像等文物而声名鹊起。
除“盘门三景”外,盘门景区内还有伍相祠、四瑞堂、世纪唐钟、双亭廊桥、丽景堂等多处景观。
苏州导游词2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苏州,向来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论信步漫游在城内的小巷里弄之中,或是荡舟于波光粼粼的京航大运河里,还是在清秀精巧的的园林中徜徉,都能感受到这座江南名城的细致粉嫩和美丽韵致。如果你在残冬或初春来到这里,也不必担心百花凋残而兴味索然,建议你到香雪海去一下,那里是探梅的最佳所在。
梅树属于落叶乔木,深秋后便枝桠嶙峋,瘦影可怜。它生性耐寒,天孕花蕾于隆冬寒风之中,率万木之先开花于冬末,“一树独先天下春”,所以被人们称为春的信使。每年春节过后,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探梅的习俗,江浙苏沪一带尤为盛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探梅胜地,如杭州的灵峰和超山,南京的梅花山,无锡的梅园。其中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便是这苏州的香雪海了。古时植梅最多,占地最广,以梅命名的景点最多当属苏州。如洞庭西山的梅益、洞山、七墩山;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向梅阁、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网狮园的竹外一枝轩;虎丘的冷香阁等,影响最为深远、最能吸引游人的,还是这个香雪海!
距苏州西南三十公里的吴县的光福镇,有一座风景秀丽的邓尉山,山因纪念东汉太尉邓禹而得名。山上植数万株梅花,品种繁多,以千叶重瓣的白梅为主,红梅、绿梅、紫梅、墨梅等应有尽有,五颜六色,各展风采。当它凌寒开放时,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繁花似雪,暗香浮动;微风吹过,馨香弥漫数里。据《光福志》记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探梅的古诗中,也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之句,可见山里梅树之多。
关于邓尉山的梅花还有个故事。传说明代时,山下住着一位老人,以种梅为生。因此处风光极佳,唐寅为画一幅《烟雨春色图》,想寻找一些素材,专程从苏州城到来。老人非常好客,听说他就是闻名四方的大画家唐伯虎,就把他请到家里来住,热情招待。虽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每顿一壶自己家酿的陈年米酒,四个山野小菜,也让唐伯虎吃得舒舒服服。每天饭后,老人还陪着他山前山后地转悠,和他聊聊当地的风情,种梅的甘苦。唐伯虎从心眼里感激他,临别的时候,特地画了一幅梅花相赠。老人见这幅画上的梅枝疏密有致,布局合理,比山上自然生长的梅树好看多了。就按照画上的样子对梅树进行修剪。当年冬天,梅花开得特别好。很快,附近一个财主听到了消息,得知老人藏有唐伯虎的画,非常眼红。起初上门去骗,说是借去看看,老人哪里相信他的鬼话?接着又派家丁去抢,结果引起了公愤,老人的邻居们见义勇为,手执扁担镢头,将一群恶奴打得抱头鼠窜。老人唯恐财主贼心不死,勾结官府继续纠缠,收拾几件衣服,带上唐伯虎的那幅画,远走他乡谋生去了。但是,修剪梅花的技术却从此流传开来。山上山下种梅的人越来越多,越种越好。
又有不同的故事说,是明代苏州城内一个名声不好的当官的重金买得唐伯虎名画《赏梅图》,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它锁在樟木箱子里珍藏起来。在他60大寿时,兴致勃勃地取出让祝寿的亲友观看,发现却变成了一幅花枯叶败的残梅图!当官的觉得十分扫兴,一怒之下,将画扔到墙外。第二天一早,邓尉山的花农梅公从墙外路过捡得此画。打开一看,画上梅花盛开,花瓣上还挂着夜间滴落的雨滴!梅公高高兴兴地把画带回家中,仿照图上的样子修剪梅枝。于是,邓尉山梅花株株枝茂花盛。那位当官的听说以后,上山寻到梅公,恼羞成怒地将画撕得粉碎。然而,满山的梅花却从此越开越好了。
不管怎么说,邓尉梅花很快遐迩闻名。每当残冬初春梅花盛开之时,各地游人接踵而来。清代龚自珍写出的《病梅馆记》,起句就说:“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孙原湘也有诗云:
“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受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
邓尉梅花大出风头是在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江苏巡抚宋荦(牧仁)来到邓尉游览,闻暗香浮动,见花枝纷披,一片银白,如大雪铺地,无边无垠,不禁雅兴勃发,欣然命笔,在司徒庙西边吾家山梅花亭前的崖壁上题书了“香雪海”三个大字。其字铁画银钩,如老梅的枝条,苍劲古朴。1689年春,康熙帝南巡观梅,赋诗曰:“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缤纷开万树,相对惬佳辰。”后来,乾隆皇帝也曾六下邓尉探梅,六赋《邓尉香雪海歌》长诗,从而使“香雪海”在江南梅苑中独领风骚。
其实,光福探梅的风俗由来已久。唐朝的陆龟蒙、宋朝的范成大、元朝的倪云林,都曾徜徉在这里的山水花木之间,留下了许多吟咏佳作。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者为贵。”如今,人们赏梅的标准,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这可以说是宋代光福梅花的写照。
从明朝开始,随着苏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光福梅花渐成规模。而光福探梅,也成为东南名士的风雅之举。从明初的高启,到王宠、王鏊、袁宏道、申时行、王世贞、归庄,再到明末的吴梅村、钱谦益等,一时活跃于文坛、画坛的风云人物,很少没有到光福探梅的。文徵明曾这样描写探梅见闻:“玉梅万枝,与松竹杂植。冬夏之交,花香树色,蔚然秀茂,而断崖残雪,上下辉映,波光渺瀰,一目万顷,洞庭诸山,宛在几席,真人间绝境也。”梅花以山水而增色,山水因梅花而生辉。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也写到了光福的梅花。光福探梅极一时之盛,“香雪海”名动天下。从此,探梅由名士雅好演变为地方风俗。《清嘉录》记载了当年的盛况: ……此处隐藏11758个字……颠末苏州,传闻有种对象叫说书,就请了王周士来说书,王周士名气响彻江浙,来了但不说,天子问他为什么,王说没有灯和椅子,天子就给了他一盏灯和一把椅子。王周士把三弦一拨,叮叮当当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又像金鼓齐鸣,天子听的眉飞色舞便把他请进宫内,王周士反而过不惯,请了一天假,便回了苏州。他说不是他的说书吸引了天子,而是苏州的差异凡响,独具匠心的景致吸引了乾隆天子。可见苏州自古即是游览的最佳行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有天国下有苏杭‘。
我的先容完毕,百闻不如一见,各位快快启航吧。
苏州导游词11参观完寒山寺以后,我们又去了丝绸博物馆。这让我大开眼界,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
我今天看到了两种不同的蛹,一种是里面只有一个蚕的单蛹,一种是里面有两个蚕的夫妻蛹。单蛹适合来做薄如纸的衣服,夫妻蛹适合来做厚如墙的蚕丝被,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只有十几克重的蚕衣,夫妻蛹剥开以后会有两个蚕和一堆黑黑的晶状物体,那晶状物体就是蚕宝宝的粪便,用拉开以后绝对不会拉烂好似一张结实的蜘蛛网。到底怎样辨别这是不是真正的蚕丝呢?拿男士用的打火机,拉起几根线用打火机来烧,一般纤维一烧就会冒黑烟,但蚕丝一烧就冒白烟,而且会留下一些黑粉末,但是纤维就不一样了,会留下黑色晶状体,这样就容易辨认了。一般蚕丝被是不包装的,各位买家也可以利用着这个来辨别蚕丝被的真假,最后祝大家买到真正的蚕丝被!
苏州导游词12江苏苏州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人民路48号),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园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数十年来曾几度维修。
虽然现存园林面积很小,仅四亩半许,但其园址却历史久远,甚至在宋代还是沧浪亭的一部分。早在五代末年,此处是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枯别墅一隅,后渐废。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时韩世忠居沧浪亭时,辟其址为宅院,增修扩建,成为“韩园”宅邸。元、明时其地并入大云庵。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巡抚沈德潜在此重筑园林,名为“近山林”。再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又名“乐园”。乐园建成后,其东面为正谊书院,西面是沈氏宗祠和宅院,三部分实为一体。沈德潜曾读书于此。有人曾误以为是“行乐”之乐,乾隆间大吏说是“行乐不可训也”。园曾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为“可园”。当时可园占地20余亩,有挹清堂(一说抱清堂)、坐春舻(一说坐春舫)、濯缨处等景点。朱宫赞踌有园记曰:“园之堂,深广可容,堂前池水,清法可绝故颜,堂曰艳清。池亩许,蓄倏鱼可观,兼可种荷,缘崖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舫,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庞可步,出廊数武屋三楹,冬日可延客,曰灌缨处,旧园外隔溪即沧浪亭,故援孺子之歌,可以灌缨也。”由此可见,园址与沧浪亭同源,园名也与沧浪亭同源,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之句。
咸丰、同治年间,可园受到兵火破坏。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重修,成立“学古堂”,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临池筑一小亭,取名“浩亭”。园内广种梅花,杂植桃、李、杏等佳果。三十一年,巡抚陆春江停办学古堂,改设游学预备科。三十三年,又改存古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张默君女士在此创办《大汉报》。1914年,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初名第二图书馆)于此。园中增植梅树逾百。“铁骨红”古梅有“江南第一枝”之誉。
苏州导游词13嗨!大家好,我是苏州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杨,以后还要请大家多多关照哦!
我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源远流长,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现在大家自由活动吧,好好欣赏美景。
苏州导游词14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据记载,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说了这么多题外话,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已经了解了一些吧!我们现在书归正传讲正题了。我们要去的园林是世界四大名园中的两个园子,知道是哪两个吗?嘻嘻!就是沧浪亭,建于宋朝,狮子林,建于元朝。听了这些,大家也不妨跟我去玩玩吧,走!我们出发。我们先去沧浪亭吧,去沧浪亭不会太远,一两分钟就到了。
沧浪亭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1至1048年),是苏舜钦所筑,可以说是苏州最最古老的园林。南宋初期曾为名将韩世忠住宅。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苏州导游词15西山景区位于吴中区西部的太湖之中。由西山、横山、庭山、叶山、柱山、香兰山、笠帽山、幢里湖、龙床、石蟹等20多个岛屿礁石及附近湖面组成,面积235.48平方公里。
西山景区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规划以旅游为中心,以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古迹为内容,在群岛风光、植物造景上做文章,在现已开放游览的石公山、林屋洞两个景点之外,增建18个景点和18个散列景物。
目前国内最大的梅园要数苏州太湖西山了,“林屋梅海”现在的总面积超过了一万亩,梅树品种也增加了不少,除了大量果梅外,还有绿萼、玉蝶、朱砂红、胭脂红、铁骨红等三十余种。苏州太湖梅花节暨太湖之春旅游月在“林屋梅海”举行。
西山景区美在山水。山有峰、峦、岭、岗、壁、坡、壑、谷、崖、岫、坞等幽姿,水有湖、河、港、浜、渎、汉、潭、沼、涧、溪、池、塘、滩等逸趣,而山水本身的大小、高低、远近、前后、疏密、虚实以及多处的闭合、开放、收缩、重叠,形成山外有山、湖中有湖,从而又演化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景观。湖中碧波荡漾,岛屿错落,犹如翡翠置于银盘,清莹碧透,峦影空蒙,自成一幅天然画卷。
西山景区是绿色的宝库,百年以上的古树有香樟、银杏、白皮松、罗汉松、山茶、木瓜、樟树、椴树、桂花树、柏树、杨梅树、栗子树以及紫藤等近千棵。还产有柑橘、杨梅、枇杷、白果、石榴、桃、杏、梅、枣等果实。山坡坞地花果成林,湖滩岛侧芦苇掩映。
文档为doc格式